
央视网消息:2025年4月27日,由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和湾区硅谷主办的第二届全球低空经济论坛春季会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行。来自国际民航组织、欧洲航空安全局、各级地方低空经济专班、投融资机构以及中国低空经济联盟创始成员共800多人出席。
会上,中国低空经济联盟理事长罗军教授发布了《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该报告从空域管理、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产业、基础设施、无人机、eVTOL和应用场景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空域管理方面,《报告》预测未来两年内,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权限将逐步下放至地级市。罗军表示,预计到2027年前,低空飞行可能实现“即申即飞”,提高运营效率。报告还提出了进一步细化E类空域的建议,以明确划分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专用空域。
关于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的关系,罗军指出,低空经济发展将带动通用航空增长。预计到2035年,随着我国人均GDP突破3万美元,通用航空可能进入高速发展期。低空经济不仅有望推动城市空中交通变革,还可能促进通用航空在城市中长途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报告》提出了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的概念。“当前各地建设的空中交通指挥平台缺乏统一标准,可能导致互联互通困难。”罗军说,“加快制定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标准,有助于确保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建设。”
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前景也是关注的重点。《报告》预测,到2030年,我国无人机产业规模可能突破万亿元。罗军表示,无人机正从消费级向大中型、功能型方向转变,未来可能与AI深度融合,发展成为“会飞的机器人”。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被视为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报告》指出,2027年起,部分特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可能实现eVTOL商业化运营。到2030年,eVTOL可能逐步普及,成为“空中的士”的主要选择。
在应用场景方面,《报告》认为低空物流快递可能率先发展。“今年我国计划建成500座通用航空机场,这将为低空物流快递奠定基础。”罗军说,“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750.8亿件,收入1.4万亿元,庞大的市场需求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谈及各地该如何发展低空经济,罗军建议,要先做好顶层设计,在找准自身比较优势的情况下,优先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再逐步拓展应用市场,通过应用端拉动产业端发展。